时间:2022-09-27 04:26:13 | 浏览:595
定了!到2035年襄阳将提升为Ⅰ型大城市。近日,《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该规划确定了湖北各城市的地位,也列出未来城镇化发展目标。
襄阳都市圈
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建设襄阳、宜昌都市圈,引领推动“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共建城市群典范;以长江、汉江和重要综合交通走廊为城镇化主轴,畅通城市群(圈)之间相互联系通道,紧密联系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形成“一主两翼、两横两纵、多点支撑”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成为经济实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坚定不移支持武汉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在中部地区的城市首位度,提升襄阳、宜昌城市发展能级,成为经济实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形成省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其他城镇的五级城镇等级体系。
到2035年襄阳提升为Ⅰ型大城市
合理引导城镇人口分布,到2035年,形成1个超大城市、2个I型大城市、6个II型大城市、10个中等城市,31个I型小城市、25个II型小城市的城镇规模体系。
支持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推动襄阳以汽车和装备制造等领域为突破口,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和优化升级,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创新中心和市场枢纽。
➢加快建设襄阳都市圈,提升襄阳发展能级,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襄阳自贸试验区、襄阳东津新区等重点板块建设,增强对外开放功能,积极拓展城市空间骨架。
➢支持襄阳搭建协同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建设区域创新中心。
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工程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统筹发展多种类型公共交通,积极推进武汉、襄阳、宜昌等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合理配置的道路网体系。加快布局建设城市立体车库、地下智能停车场和充电桩。积极推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模式。有序推进城市供暖设施建设,在武汉、襄阳、宜昌等城市选取一批有条件住宅小区先行先试,逐步覆盖其他城市。完善城市配送投递设施。
➢以“一主”为引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更加优化。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紧凑、集约高效的空间功能导向初步形成,“一主两翼、两横两纵、多点支撑”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更加清晰。武汉基本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实现进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元;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70%以上,成为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城市群。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综合实力均跻身全国城市50强,“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实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县城重要载体作用充分发挥,带动周边小城镇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制造、应急安全等特色产业,提升汽车及零部件、健康食品、生态旅游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提升沿汉江铁路、高速公路、汉江航运主通道通行能力,建设郑万高铁襄阳至万州段、福银高速瓶颈路段扩容改造等项目,加快汉江航运建设。共建“襄十随神”文化旅游联盟,做强问道武当、神农秘境、智慧三国、始祖炎帝等文化旅游品牌,培育四大精品旅游线路,联合营销推介活动,建设世界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带。培育“襄宜南”宜居生活和都市休闲组团、“丹河谷”综合产业集聚和生活服务中心组团、“竹房神保”城乡融合发展组团。
➢实施襄阳、宜昌重点产业五年倍增计划,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强化襄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地位,以襄阳自贸区、襄阳东津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引领,推进城市空间拓展和品质提升。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公共出行,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建设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休闲绿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武汉第四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项目,谋划推进襄阳、宜昌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合理增加路网密度。统筹建设公共停车场和充电桩,增加车位供给,提升智能化水平。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州)创建国家绿色出行示范城市。
➢加快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武汉市全域和各市(州)主城区全覆盖,提升县级城区覆盖率。加快建设县级以上城市综合运行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城市智能电杆,推进“一杆多用”。推动电力、供水、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及市政设施智能监管系统建设。推进武汉城市圈试行智慧城市联网,探索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支持武汉、襄阳、宜昌等开展智慧医疗、智慧应急、智慧物流、智慧教育等重点领域的试点示范。
➢建立完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网,构建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院前急救体系、基层防控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信息平台等“4体系、1平台”建设,改善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设备和疾控中心设施设备,增强传染病科室和重症监护室诊疗救治能力。在武汉、襄阳、宜昌、黄冈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动各市(州)建设传染病医院或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医院(或中医医院)传染病区。
➢推进县城差异化发展。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编辑:杨霞|校对:李燕飞
审核:蔡彦燕
现在,人们一提起襄阳市,就在讲有多少多少个区、多少多少人口,其实,现在的襄阳市区所辖的六个区及其周围的乡镇,全部都是原襄阳县的地盘!襄阳县成立于汉代,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解放初,现在襄阳市的六个区及周围的乡镇全是襄阳县的地盘,襄阳行政公署
襄阳市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加快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实现更大作为王蒙徽出席并讲话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馨)6月26日,襄阳市召开领导干部会议,省委书记王蒙徽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完整、准确、全
定了!到2035年襄阳将提升为Ⅰ型大城市。近日,《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该规划确定了湖北各城市的地位,也列出未来城镇化发展目标。襄阳都市圈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建设襄阳、宜昌都市圈,引领推动“襄十随神”“
襄阳提出,建设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有人说: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的龙头老大是洛阳,确实如此,洛阳不但是千年古都,在城市规模和经济体量上都超越襄阳。去年洛阳GDP多了襄阳100多亿元。那么,襄阳有超越洛阳的潜力吗?来看一下襄阳今后如何高质量建设省
三千里汉江,精要在襄阳。区域协调发展的时代大潮,在襄阳激荡奔涌;湖北北部列阵的瑰丽画卷,在襄阳扛鼎擘画。1月3日,湖北联投投资300亿元的樊城滨江商务带项目正式动工;1月24日,比亚迪集团牵手襄阳打造动力电池及零部件产业园,一期总投资100
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地缘相近、往来密切,合作基础较好、意愿强烈,正处于城市群培育形成的重要阶段。在4月10日的《党风政风热线》节目中,市发改委介绍了2022年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其中明确,襄阳将加快打造中西部非
襄阳市发布十大枢纽园区项目 襄州高新两区占总量一半以上近日,市政府发布《襄阳市现代物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打造“五枢纽+五园区”、5条国际物流走廊、7条国内物流轴线、4条市内物流通道。《规划》出台后,将对襄阳建设国
襄阳襄城版“一心四城”格局面世 农村和都市一同迎来发展新机遇襄城区隶属于湖北省襄阳市,列为中心城区,版图面积 684.8平方公里。襄城区下辖1乡2镇6街道,设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襄城经济开发区),托管概念版的襄阳古城管理区(代管襄阳古城管
襄州城区1951年4月襄阳县所辖襄阳、樊城2区划出组建襄樊市(县级市)。县市分治后,襄阳县治所驻襄樊市区内,至此形成有县无城的历史。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在张湾建立新县城。#襄阳##看鉴襄阳##襄阳身边事#1984年1月,枣阳县琚湾公社所辖西
农村新报全媒讯(记者黄艳平、通讯员田伯韬、沙鸿)“以前生活清贫,每月医疗费不少,还为孩子上学以及生活费着急,现在面馆生意做起来了,大女儿本科已经毕业,小女儿还在上初中,我们夫妻俩经营这个面馆,日子过得很滋润!”每天早上,招待着南来北往的食客
正大集团襄阳150亿项目进展来了!将在襄阳新开设700家品牌店近日,湖北省襄阳市举行网格化便民生活服务圈创新项目云签约仪式,市政府、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正大畜牧投资(北京)有限公司三方签订网格化便民生活服务圈创新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湖
襄阳市樊城区中通快递鄂西北分拣中心,小宗物品实现自动化分拣 杨东 摄襄阳市樊城区中通快递鄂西北分拣中心,小宗物品实现自动化分拣 杨东 摄中新网襄阳3月28日电 (胡传林 梁婷 武一力)偌大的生鲜物流中心,看不到几个工人。只见多台机器人穿梭其
襄阳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开始在这里设立县治,官定取名“襄阳县”,这才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襄阳为什么叫“襄阳”呢?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襄阳”这两个字的本义说起。古人取地名,大多都会以地理环境配合方位取名。按通俗的说法,襄阳
每个年轻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城市梦,有的人喜欢南方,有的人喜欢北方。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推动了很多城市从小城市变成中等城市,从中等城市变成大城市。当然随着城市越来越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自然也就推动整个城市楼市固定资产价
老河口马冲水库,水质清澈,环境优美 邹浩 摄老河口马冲水库,水质清澈,环境优美 邹浩 摄中新网襄阳10月23日电 题:湖北襄阳绿色蝶变:“三年还一个大美襄阳”作者 马芙蓉 胡传林 梁婷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近年来,湖北襄阳围绕建设汉江生态经